体育√平台大全·(中国)官方网站

「毅」新闻|产业突围,毅达资本×亚科科技联袂出席《科创最前线》

发布时间: 2021-04-28 16:59:00

近几年,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非常主流的声音:
 
中国机会。
 
很多人也许都感同身受,现在我们正被一股巨大的不确定性所裹挟。但在这种不确定性中,最大的确定性,就是all in中国。
 
中国的崛起是万众瞩目的。
 
前不久的中美对话,除了让我们中方的美女翻译官爆红之外,最让人们感到振奋的,就是在对话中,中国所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。
 
还有此前的新疆棉事件,无论是代言明星解约,还是大众对HM等企业的抵制,至少从态度上来看,中国已经底气十足。
 
显而易见,中国已经不再是100年前的中国。
 
如今,中国正处在整体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中,幅员辽阔的中国,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空间。在中美关系不复当年的大背景下,中国正在出现哪些系统性投资机会?
 
为了打破欧美对中国核心科技“卡脖子”的垄断,中国企业们又在做什么?
 
4月22日,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黄韬,以及苏州亚科科技董事长袁永坤,做客「科创最前线」直播间,为观众解读了中国科创20年的系统性机会。
 

01\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万亿级机会

科创最前线:现在我们看到,中国目前正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,非常多的传统产业正在依靠科技、技术材料等进行升级。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,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情况。在这样一个整体背景之下,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科创最前线的资深投资人,在这一波的科创浪潮中,你看到哪些系统性投资和创业机会的出现?
毅达资本黄韬:这个问题非常好。作为投资机构,其实我们也是每天都在思考类似的这种问题,下一个机会在哪里?

回顾上一个5年(十三五规划),国际和国内形势,确实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,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,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回不到从前了,新冠疫情发生后,更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。

任何事件的发生可能都是一把双刃剑,产业链重构,给中国企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藏很多的机遇。
我们认为,未来产业链系统性重构带来的的机会至少是万亿级,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:

第一,在一些高科技技术领域,中国需要追赶欧美。

比如生物医药、大健康等万亿级的大产业集群,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巨头在进行深耕,并形成了既有的垄断格局。
像我们投资的苏州亚科为什么能切入主流赛道同台竞技?他们切进去也用了整整10年以上的时间。而这些产业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,落后了很多年,改革开放40年才慢慢赶上来,到了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。

但跟欧美相比,我们还是落后的。目前国内在一些高科技原料上(例如生物检测试剂原料),还有80%以上是国外在控制。
再比如芯片半导体,中国现在面对美国“卡脖子”,需要进行独立自主创新。美国已经在这个赛道上领先了几十年,现在我们本土企业希望实现在这个领域上的突破。

这些确实都是我们落后的现实,但同时也都是我们的机会。

第二,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制胜王牌。

沿着刚才的思路来说,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,对应到商业的发展,巨大的国内市场其实是我们的制胜王牌。

因为国内的需求真的非常旺盛。国内企业只要做的好,只要愿意去合规合法竞争,只要愿意去精益求精的去创造,去投入研发,总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等待我们。

第三,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在持续引导中国科创企业做大做强。

在1992年“下海潮”之后,1993年国家出台了公司法,目前已经差不多有30年的时间。如今,国内上市公司大约有5000家左右,但工商注册有将近8000万家。

这些企业中,有很多做的非常好的,所以国家高瞻远瞩推出注册制,从科创板开始,逐渐向创业板有序推进。
以前需要层层的审核,但现在通过注册制,很多原先可能不符合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,能够通过科创板、创业板开启新的资本运作方式,这就给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。

与此同时,这些优秀的企业做大做强之后,也有机会从原来比较小的细分市场,扩展到未来想象空间更大的市场中去。
还是以苏州亚科来举例,可能没有那么恰当,如果亚科只做生物缓冲剂的话,其实这个市场空间是能够算得出来的。

但如果苏州亚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上游的原材料企业,不断的去拓展应用领域,比如电子半导体、芯片,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想象空间就非常大了。

资本视角一定是要发现珍珠的,要能够判断什么企业有可能成长为产业龙头。

产业龙头有两个核心指标,一是能够掌控产业链的核心供应,二是能够引领推动所在产业链的发展和重构。

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如果单纯依靠内生增长不能实现更大突破的话,借助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
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,去和国外巨头PK、竞争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展,最终成长为真正的产业龙头。
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系统性机会。

02\中国生医检测关键原材料近九成掌握在欧美手上
 
科创最前线:苏州亚科科技聚焦在科技材料生产上面,尤其是生物医药材料,医疗检测试剂等。你们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事?这件事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,有怎样的价值?
 
苏州亚科科技袁永坤:可能很多朋友不了解什么是生物技术材料。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。
 
亚科的产品主要是“生物缓冲剂”。生物缓冲剂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。
 
首先是体外诊断。
 
我们平常看到医院体检有很多检测项目,比如免疫检测、生化检测,幕后的核心材料都是我们在提供,在这个行业里我们的覆盖率达到了80%。
 
除了体检这个应用场景之外,目前国内生产的新冠疫苗、儿童疫苗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使用了亚科的材料。
 
实际上生物医药行业,在国内起步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的,很多核心材料当时都是从欧美进口,即使到现在,还有将近90%需要依赖于进口。
 
这种垄断会出现什么问题?
 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新冠疫情爆发之后,整个行业都发现,上游的核心材料被日本控制,抗原抗体被欧美控制,包括很多医疗设备的核心的元器件,也是在一些欧美企业手上。
 
中国生产诊断试剂的技术能力没有问题,但仅仅是在生产技术方面。疫情后,检测试剂大规模需求爆发,我们就会发现背后的生产材料供应不上。
 
所以今年3月,整个行业召开了一个整顿会议,首次将生物材料单独拿出来成立专委会进行统筹关注。
 
这也是我们苏州亚科做这件事的价值。苏州亚科从2003年成立,一直致力于做进口替代,我们希望打破海外这种垄断,从生产技术到生产原料,让中国人自己掌握。
 
03\硬科技要长期投入
 
科创最前线:要想实现打破海外技术与原料的垄断,在相关的技术方面,你们一定需要实现非常多的技术突破,并且也需要一定的利润率来支撑你们的技术突破,毕竟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在这一方面,你们是如何做到的?
 
苏州亚科科技袁永坤:从技术突破的角度来说,我们有很多创新的工艺。
 
因为我们是做产业材料的进口替代。我们知道国内很多产业链的关键材料都被国外垄断了很长一段时间。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垄断。
 
打破垄断有一个难点需要突破,要避开人家的专利,同时还要获取自己的专利技术,那这里我们就要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自研突破。
 
此外,我们整个产业的制造工艺、质量要提升,这样才可以和国外的巨头PK。
 
硬科技这个词,我理解就是科技要足够“过硬”,这样国际巨头跟你合作的时候,他们才愿意拿高的价格来买单,你才能实现好的利润。
 
对于亚科来说,如何打造硬科技实力?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:
 
1.研发团队建设
 
为了实现我们的硬科技,我们会投入比较多的资源在研发上。2007年,我们就设立了研发中心,多年来不断的引入优秀人才、高端人才,目前我们的研发队伍占比总人数的10%以上。
 
2.研发装备投入
 
我们在研发装备仪器这一块的投入,也一直是不遗余力的。
 
一方面新技术研发,需要采购一些新的设备和仪器,另外一方面老设备也需要进行升级维护,这些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。
 
3.和时间做朋友
 
科技创新,特别是做科技材料,不可能急功近利,想要几个月时间,或者两三年时间,就能出现很大的成果,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 
技术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,必须经过很多年的技术积累,才有可能实现。
 
像亚科科技现在的国际客户,实际上亚科科技花费了8~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真正切入,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做样品测试、技术创新、沟通对接,最终用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动客户,逐步纳入这些巨头的供应商体系。这背后是长时间的坚守、创新和付出。
 
04\什么才是真正的长期价值
 
科创最前线:和时间做朋友,这句话非常好。的确,科创市场确实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积累,才能实现厚积薄发。记得高瓴资本的张磊写过一本书叫《价值》。对于长期价值,毅达资本是如何理解的?
 
毅达资本黄韬:首先这句话本身是一个浅显的大道理,肯定没有问题。所以它可以写成书,可以讲成很好的故事,大家也都愿意去接受。
 
但从毅达资本的角度来说,追求长期价值这个事不仅仅是个口号。
 
从我们现在投资的将近1000家企业来看,我们平均每一家企业的持有周期都在5年以上,有的甚至可能会达到10年左右。
 
任何一笔投资,从5~10年的周期去看,一定和短期投资是不一样的。这就是说我们对长期价值的理解。
 
2019年6月注册制刚推出来,在这之前其实一个中小企业从萌芽到成长成巨头,过程是非常漫长的。
 
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,如果时间太短,或者把自己的注意力仅仅放在盈利、或者利差的套利上,就很可能会造成一种事与愿违的结果。
 
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提出要追求长期价值,就是希望能够真正去支持一批有实力、有梦想、有格局的企业加速成长,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长状态,这是毅达的观点。

以毅达资本投资亚科科技的过程举例,毅达的苏州团队其实从2016年第一次接触亚科科技,到2020年4月实施投资,中间跟踪观察了将近4年。亚科科技所在的苏州工业园,不仅属于江苏,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工业园,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,不断地会有优秀企业冒出来,企业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。这两年,我们看到亚科科技通过技术创新,产品逐步获得了世界级客户的认可,此时,扩大再生产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,引入外部创新资本的迫切性需求也就出来了。也正是在这个窗口期,毅达资本与亚科科技最终成功达成了战略合作,从尽调到协议签署可能只花了一两个月,但考察和跟踪的年限长达四年。

05\增值服务,千江水有千江月
 
科创最前线:我很想了解,作为一家品牌创投机构,毅达资本在投后服务方面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或者心得,希望能够现场跟我们分享一下。
 
毅达资本黄韬:以亚科科技为例,有三件事印象比较深刻。
第一件事,帮助亚科科技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。在毅达尚未正式投资亚科前,在一次与亚科袁总交流中,了解到亚科收购济宁工厂后,急需一位成熟的管理人才,此前虽花费重金请猎头在市场上帮忙寻找,但一直无果。我们通过对产业的长期了解和对亚科诉求的分析,主动推荐了一位拥有深厚化工企业现场管理经验的人才。从事后的反馈来看,毅达推荐的这位人才精准地匹配了亚科济宁工厂的实际需求,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 
第二件事,在股权架构的调整上提供专业的建议。亚科收购济宁工厂后,原创始团队不再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,但持股比例依然很高。
 
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,这种情况意味着工厂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可能不匹配。但股权调整的背后涉及到各方的利益,要妥善的解决并非易事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本着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初心,毅达作为投资方主动参与,由袁总带队与济宁工厂原创始团队进行了深入沟通,共同努力将亚科的股权比例调整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。
 
第三件事,帮助企业对接各方资源。济宁工厂收购完成以后,亚科在苏州工业园区总部也面临扩产需求,在拿地和建设过程中,需要方方面面的审批。
 
毅达依然主动扮演了积极的角色,不遗余力地帮忙对接资源,帮助企业顺利推进各项工作。

投后管理,一定是千江水有千江月。每一个企业的需求点不一样,从一个大型的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讲,一定要对准下药。

我们作为股东,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认定目标以后,尽量地将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石头,甭管大小给它翻开,不遗余力地为企业拓宽前进的道路。

从深层次的意义来看,对于投资机构来说,增值服务不仅仅是投后管理概念,有时候也是投前建立信任的利器。
 
 
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发布时间: 2021-04-28 16:59:00

近几年,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非常主流的声音:
 
中国机会。
 
很多人也许都感同身受,现在我们正被一股巨大的不确定性所裹挟。但在这种不确定性中,最大的确定性,就是all in中国。
 
中国的崛起是万众瞩目的。
 
前不久的中美对话,除了让我们中方的美女翻译官爆红之外,最让人们感到振奋的,就是在对话中,中国所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。
 
还有此前的新疆棉事件,无论是代言明星解约,还是大众对HM等企业的抵制,至少从态度上来看,中国已经底气十足。
 
显而易见,中国已经不再是100年前的中国。
 
如今,中国正处在整体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中,幅员辽阔的中国,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空间。在中美关系不复当年的大背景下,中国正在出现哪些系统性投资机会?
 
为了打破欧美对中国核心科技“卡脖子”的垄断,中国企业们又在做什么?
 
4月22日,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黄韬,以及苏州亚科科技董事长袁永坤,做客「科创最前线」直播间,为观众解读了中国科创20年的系统性机会。
 

01\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万亿级机会

科创最前线:现在我们看到,中国目前正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,非常多的传统产业正在依靠科技、技术材料等进行升级。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,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情况。在这样一个整体背景之下,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科创最前线的资深投资人,在这一波的科创浪潮中,你看到哪些系统性投资和创业机会的出现?
毅达资本黄韬:这个问题非常好。作为投资机构,其实我们也是每天都在思考类似的这种问题,下一个机会在哪里?

回顾上一个5年(十三五规划),国际和国内形势,确实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,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,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回不到从前了,新冠疫情发生后,更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。

任何事件的发生可能都是一把双刃剑,产业链重构,给中国企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藏很多的机遇。
我们认为,未来产业链系统性重构带来的的机会至少是万亿级,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:

第一,在一些高科技技术领域,中国需要追赶欧美。

比如生物医药、大健康等万亿级的大产业集群,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巨头在进行深耕,并形成了既有的垄断格局。
像我们投资的苏州亚科为什么能切入主流赛道同台竞技?他们切进去也用了整整10年以上的时间。而这些产业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,落后了很多年,改革开放40年才慢慢赶上来,到了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。

但跟欧美相比,我们还是落后的。目前国内在一些高科技原料上(例如生物检测试剂原料),还有80%以上是国外在控制。
再比如芯片半导体,中国现在面对美国“卡脖子”,需要进行独立自主创新。美国已经在这个赛道上领先了几十年,现在我们本土企业希望实现在这个领域上的突破。

这些确实都是我们落后的现实,但同时也都是我们的机会。

第二,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制胜王牌。

沿着刚才的思路来说,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,对应到商业的发展,巨大的国内市场其实是我们的制胜王牌。

因为国内的需求真的非常旺盛。国内企业只要做的好,只要愿意去合规合法竞争,只要愿意去精益求精的去创造,去投入研发,总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等待我们。

第三,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在持续引导中国科创企业做大做强。

在1992年“下海潮”之后,1993年国家出台了公司法,目前已经差不多有30年的时间。如今,国内上市公司大约有5000家左右,但工商注册有将近8000万家。

这些企业中,有很多做的非常好的,所以国家高瞻远瞩推出注册制,从科创板开始,逐渐向创业板有序推进。
以前需要层层的审核,但现在通过注册制,很多原先可能不符合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,能够通过科创板、创业板开启新的资本运作方式,这就给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。

与此同时,这些优秀的企业做大做强之后,也有机会从原来比较小的细分市场,扩展到未来想象空间更大的市场中去。
还是以苏州亚科来举例,可能没有那么恰当,如果亚科只做生物缓冲剂的话,其实这个市场空间是能够算得出来的。

但如果苏州亚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上游的原材料企业,不断的去拓展应用领域,比如电子半导体、芯片,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想象空间就非常大了。

资本视角一定是要发现珍珠的,要能够判断什么企业有可能成长为产业龙头。

产业龙头有两个核心指标,一是能够掌控产业链的核心供应,二是能够引领推动所在产业链的发展和重构。

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如果单纯依靠内生增长不能实现更大突破的话,借助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
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,去和国外巨头PK、竞争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展,最终成长为真正的产业龙头。
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系统性机会。

02\中国生医检测关键原材料近九成掌握在欧美手上
 
科创最前线:苏州亚科科技聚焦在科技材料生产上面,尤其是生物医药材料,医疗检测试剂等。你们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事?这件事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,有怎样的价值?
 
苏州亚科科技袁永坤:可能很多朋友不了解什么是生物技术材料。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。
 
亚科的产品主要是“生物缓冲剂”。生物缓冲剂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。
 
首先是体外诊断。
 
我们平常看到医院体检有很多检测项目,比如免疫检测、生化检测,幕后的核心材料都是我们在提供,在这个行业里我们的覆盖率达到了80%。
 
除了体检这个应用场景之外,目前国内生产的新冠疫苗、儿童疫苗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使用了亚科的材料。
 
实际上生物医药行业,在国内起步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的,很多核心材料当时都是从欧美进口,即使到现在,还有将近90%需要依赖于进口。
 
这种垄断会出现什么问题?
 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新冠疫情爆发之后,整个行业都发现,上游的核心材料被日本控制,抗原抗体被欧美控制,包括很多医疗设备的核心的元器件,也是在一些欧美企业手上。
 
中国生产诊断试剂的技术能力没有问题,但仅仅是在生产技术方面。疫情后,检测试剂大规模需求爆发,我们就会发现背后的生产材料供应不上。
 
所以今年3月,整个行业召开了一个整顿会议,首次将生物材料单独拿出来成立专委会进行统筹关注。
 
这也是我们苏州亚科做这件事的价值。苏州亚科从2003年成立,一直致力于做进口替代,我们希望打破海外这种垄断,从生产技术到生产原料,让中国人自己掌握。
 
03\硬科技要长期投入
 
科创最前线:要想实现打破海外技术与原料的垄断,在相关的技术方面,你们一定需要实现非常多的技术突破,并且也需要一定的利润率来支撑你们的技术突破,毕竟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在这一方面,你们是如何做到的?
 
苏州亚科科技袁永坤:从技术突破的角度来说,我们有很多创新的工艺。
 
因为我们是做产业材料的进口替代。我们知道国内很多产业链的关键材料都被国外垄断了很长一段时间。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垄断。
 
打破垄断有一个难点需要突破,要避开人家的专利,同时还要获取自己的专利技术,那这里我们就要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自研突破。
 
此外,我们整个产业的制造工艺、质量要提升,这样才可以和国外的巨头PK。
 
硬科技这个词,我理解就是科技要足够“过硬”,这样国际巨头跟你合作的时候,他们才愿意拿高的价格来买单,你才能实现好的利润。
 
对于亚科来说,如何打造硬科技实力?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:
 
1.研发团队建设
 
为了实现我们的硬科技,我们会投入比较多的资源在研发上。2007年,我们就设立了研发中心,多年来不断的引入优秀人才、高端人才,目前我们的研发队伍占比总人数的10%以上。
 
2.研发装备投入
 
我们在研发装备仪器这一块的投入,也一直是不遗余力的。
 
一方面新技术研发,需要采购一些新的设备和仪器,另外一方面老设备也需要进行升级维护,这些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。
 
3.和时间做朋友
 
科技创新,特别是做科技材料,不可能急功近利,想要几个月时间,或者两三年时间,就能出现很大的成果,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 
技术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,必须经过很多年的技术积累,才有可能实现。
 
像亚科科技现在的国际客户,实际上亚科科技花费了8~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真正切入,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做样品测试、技术创新、沟通对接,最终用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动客户,逐步纳入这些巨头的供应商体系。这背后是长时间的坚守、创新和付出。
 
04\什么才是真正的长期价值
 
科创最前线:和时间做朋友,这句话非常好。的确,科创市场确实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积累,才能实现厚积薄发。记得高瓴资本的张磊写过一本书叫《价值》。对于长期价值,毅达资本是如何理解的?
 
毅达资本黄韬:首先这句话本身是一个浅显的大道理,肯定没有问题。所以它可以写成书,可以讲成很好的故事,大家也都愿意去接受。
 
但从毅达资本的角度来说,追求长期价值这个事不仅仅是个口号。
 
从我们现在投资的将近1000家企业来看,我们平均每一家企业的持有周期都在5年以上,有的甚至可能会达到10年左右。
 
任何一笔投资,从5~10年的周期去看,一定和短期投资是不一样的。这就是说我们对长期价值的理解。
 
2019年6月注册制刚推出来,在这之前其实一个中小企业从萌芽到成长成巨头,过程是非常漫长的。
 
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,如果时间太短,或者把自己的注意力仅仅放在盈利、或者利差的套利上,就很可能会造成一种事与愿违的结果。
 
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提出要追求长期价值,就是希望能够真正去支持一批有实力、有梦想、有格局的企业加速成长,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长状态,这是毅达的观点。

以毅达资本投资亚科科技的过程举例,毅达的苏州团队其实从2016年第一次接触亚科科技,到2020年4月实施投资,中间跟踪观察了将近4年。亚科科技所在的苏州工业园,不仅属于江苏,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工业园,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,不断地会有优秀企业冒出来,企业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。这两年,我们看到亚科科技通过技术创新,产品逐步获得了世界级客户的认可,此时,扩大再生产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,引入外部创新资本的迫切性需求也就出来了。也正是在这个窗口期,毅达资本与亚科科技最终成功达成了战略合作,从尽调到协议签署可能只花了一两个月,但考察和跟踪的年限长达四年。

05\增值服务,千江水有千江月
 
科创最前线:我很想了解,作为一家品牌创投机构,毅达资本在投后服务方面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或者心得,希望能够现场跟我们分享一下。
 
毅达资本黄韬:以亚科科技为例,有三件事印象比较深刻。
第一件事,帮助亚科科技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。在毅达尚未正式投资亚科前,在一次与亚科袁总交流中,了解到亚科收购济宁工厂后,急需一位成熟的管理人才,此前虽花费重金请猎头在市场上帮忙寻找,但一直无果。我们通过对产业的长期了解和对亚科诉求的分析,主动推荐了一位拥有深厚化工企业现场管理经验的人才。从事后的反馈来看,毅达推荐的这位人才精准地匹配了亚科济宁工厂的实际需求,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 
第二件事,在股权架构的调整上提供专业的建议。亚科收购济宁工厂后,原创始团队不再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,但持股比例依然很高。
 
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,这种情况意味着工厂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可能不匹配。但股权调整的背后涉及到各方的利益,要妥善的解决并非易事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本着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初心,毅达作为投资方主动参与,由袁总带队与济宁工厂原创始团队进行了深入沟通,共同努力将亚科的股权比例调整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。
 
第三件事,帮助企业对接各方资源。济宁工厂收购完成以后,亚科在苏州工业园区总部也面临扩产需求,在拿地和建设过程中,需要方方面面的审批。
 
毅达依然主动扮演了积极的角色,不遗余力地帮忙对接资源,帮助企业顺利推进各项工作。

投后管理,一定是千江水有千江月。每一个企业的需求点不一样,从一个大型的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讲,一定要对准下药。

我们作为股东,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认定目标以后,尽量地将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石头,甭管大小给它翻开,不遗余力地为企业拓宽前进的道路。

从深层次的意义来看,对于投资机构来说,增值服务不仅仅是投后管理概念,有时候也是投前建立信任的利器。
 
 
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诚聘英才
招聘信息
联系我们
XML 地图